宋炜臣 汉口的头号中国商人:扬子机器厂与宋炜臣的其他实业

录入时间: 2010-08-10      浏览:1696

                     作者   王钢 

一、近代中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厂之一——扬子机器厂

宋炜臣是一个具有时代眼光和宏图大略的人,就在既济公司全面开工之际,他的眼光就已经又很快投向了新的领域,一个又一个新的项目在他的策划下展开了,其中的一个就是兴起不久的近代工业的基础机械制造工业。

武汉机械工业肇始于19世纪中叶。1861年汉口开埠后,外商在汉口开设了数家以修理船舶为主的机器修造企业,其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生产技术迥异于落后的中国传统手工业,代表着武汉地区近代机械工业的萌生。这种新型的经济力量给予武汉手工作坊式小生产以巨大冲击,同时也刺激和促进了传统手工工场经过技术改造与革新,逐步向使用近代动力机器的生产方式转变,武汉民营机器制造业由此应运而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官办机械工业的影响,外商工厂与外轮船修理业务不断扩大的刺激,以及清政府实行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加之三镇市场对机械产品的需求日渐增加,武汉民族资本经营的机械制造业渐有发展,影响广泛、“实业兴国”的爱国思潮又为之推波助澜。

 “汉阳铁厂现经改良炼钢、扩充化铁以后,钢、铁各料,多而且精,毋俟外求。然该厂系以生铁炼成熟料,尚非制器之场,除制造铁轨及附属零件外,凡铁路所需桥梁、车辆,仍须取办外洋,厚利外溢,殊为可惜。”

正是在时代的召唤之下,在挽回利权的呼吁声中,19077月,宋炜臣约同顾润章牵头,联合一批富商集资35万两,向清农工商部奏请在汉口开办扬子机器厂。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从政策上对民族资本投资近代实业建设予以保护扶植。因而,宋炜臣等以“制造车、桥,系属裨益路政,与别项商业不同”为由,申请“援照汉阳厂成案,建厂机器及一切物料出口,暂免税厘五年,以轻成本,而劝工业”。农工商部核准该厂制造车辆、铁桥等铁路材料“暂准一体免税”。政府的支持,为扬子机器厂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也坚定了宋炜臣等民族实业家在近代机械制造业一试身手的热情和信心。

扬子机器厂在近代民族资本机器工业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振兴民族实业为己任的宋炜臣等人对扬子机器厂的建设极为重视,机器设备均从外国采购,重金聘请外国技师设计监造,聘任留学美国的王光担任厂长。又争得张之洞的首肯和支持,利用汉阳钢铁厂所产之钢材,“以造铁路桥梁、车辆、叉轨三宗为本务,逐渐推广,以日后能办至造母机为止。”

1908年冬,扬子机器厂正式投产。汉阳钢铁厂提供旧机器和银5万两投资入股,扩大生产。成立之初,由于技术设备所限,经营范围较窄,扬子机器厂仅能铸冶各种煤气发动机及轧花机件,修理各种小船只。以后逐次增加资本,添购机件,使生产经营日益扩充,渐趋多元化方向发展,涵盖了与机器制造相关的营业项目。其产品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大类:(甲)铁路车辆、桥梁、叉轨以及附属物件;(乙)大小轮船、兵舰、木铁趸船、驳船、救火船只以及附属机件;(丙)铸造锅炉、铁屋、梁柱、水塔、水柜、水闸、抽水机、打椿机;(丁)铸钢炉制造铸钢货件;(戊)各种煤气发动机;(己)化煤机冶炼生铁;(庚)制造其他各种机件;(辛)修理各项船只。

作为当时湖北惟一大规模的新兴机器制造业,扬子机器厂“致动机器力用煤气机”,分设化铁炉、机加工、电机、翻砂、桥梁、造船六大部,其经营规模和技术实力位居全国民营机器大厂之前列。扬子机器厂的建成与发展,标志着武汉近代民族机械工业的崛起。

清末民初,随着民族机器制造业的初步发展,民营轮船修造业也逐渐兴起,并与近代轮船业的创办和发展息息相关。民营轮船航运业实力的壮大,又进一步促进民营轮船修造业的兴盛。宋炜臣等把握商机,新造轮船甚多,成绩亦佳。

1909年,扬子机器厂首次为湖广督部造钢质机器救火船,又为汉冶萍公司建造木驳趸船20余艘。1910年完成了铁壳船、拖轮及拖驳、铁路桥梁、叉道及辙尖、钢铁结构工程及修理工程等大量订货。扬子机器厂一时声名远扬,“1910年是扬子机械公司第三个生产年度。该公司获得了很大的进展,现为汉口最重要的工业之一。”

1911年上半年,扬子机器厂继续扩大经营规模,不仅扩充了炼铁厂和炼钢厂,购办了煤气机引擎、发电机及煤气制造机等设备,还修造一条长达125英尺的滑道,供船只入坞之用。该厂雄厚的实力、不凡的业绩吸引汉冶萍公司、招商局及航行内河各轮船公司纷至沓来订造船只,业务蒸蒸日上。

正当扬子机器厂鸿图大展之际,191110月辛亥首义阳夏之战打响,位于汉口谌家矶的该厂“正当战时之冲”,厂房被炮弹击中,幸好机器无损。时运不济的扬子厂营运状况受到影响,停产了约一个月,1912年元月才得以复工,“除将拖驳数艘完工及订立他项小定单外,大工程极少”,以致资金不敷周转。迫于无奈,该厂向日本正金银行贷款16万两。

民国初期,中国有识之士日渐认识到发展现代工业的重要性,政府也倡导振兴民族工业。然因时局动荡,内战频仍,扬子机器厂“迭遭世变,铁料陡涨,成本增加……,愈无效果可见。”该厂乃向北京政府财政部呈请“再行展限免税”,财政部以“本国机器制造业尚未发达,若不加意维护,则根本未固,陨越堪虞”为缘由,从1917年至1919年,宽免其出口税,“以示体恤,而资提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厮杀,无暇东顾,相对减弱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加之国内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洋货运动勃然兴起,以及实业救国思想的广泛传播,中国民族工商业迎来一个短暂的繁荣期。而进口机械货源骤减,价格猛涨,又造成机械产品供不应求,这一有利形势促进了扬子机器厂业务的扩充,技术水平也显著提高。据1915123日《申报》报道:“汉口之扬子机器公司资本雄厚,在汉口工厂中当为之首屈一指。近日承造海军部之浅水兵舰,建中,拱宸、永安三船于前日入水试行,外人参观皆评为成绩优良,制作坚固。”

随着业务经营的拓展,1916年,扬子机器厂集资增至60万两,1917年又增至100万两,并陆续从国外购进新的设备,“现在的扬子机器公司包括下列车间,并且全都是用最现代化模式装备起来,包含着机械工程领域的一切最近的改良设施。动力车间、机械车间、道叉车间……。除开这些重要的车间外,工厂还有一个巨型水力厂。……工厂无处不备有轻便铁路,以适应合同所需的快速递送。”该厂占地已三倍于初建之时,工人常在11001200人,最多时达2000余人,成为规模宏大、设施齐全、技术先进的民营工业企业,被誉为“我国最有经验最有名誉之一大工场”、“全国第二大机械厂”。

1918年,制造轮船的扬子机器厂开始涉足航运,拥有轮船4艘,计443吨,经营武汉至宜昌、沙市、株洲、上海等长途航线。1919年,工厂资本已由成立初期的35万两增至150万两。1920年,扬子机器厂又造浮坞船台,其轮船及机械制造能力大有提升,甚至可造1500吨以内的轮船,与上海求新造船厂并列为国内较为重要的两家民营船厂。

“招集各处有名技师逞其手段,以宏制造”的扬子机器厂,还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以适应农副产品市场的需求。1918年,该厂发明一种纺织机器,“家用极为便利,所出布疋亦极精美。十五岁女孩即可用此机如法仿造,每人每日收获利益至少亦须1元有奇。是诚为女界开莫大利源也。”

同年扬子机器厂改组成扬子机器公司,加入汉冶萍公司。一战爆发以后,钢铁价格飞涨,该厂乃于1919年增加资金100万元,兴建高炉一座及其辅助设施,定厂名为扬子铁厂。本埠《汉口中西报》特以“扬子厂大扩充”为题专门报道:“本镇实业工厂创办最有成效者首推扬子机器公司。兹该公司经理人为扩充营业起见,特将迭次所获红利,将附近隙地添购数千方,添置锅炉化炼厂,现正雇定泥木工匠从事造建矣。”扬子铁厂高炉为美国人贝林马肖设计,容积248立方米,高20.5米。高炉除炉体外,全部设施均是汉冶萍公司自行制造。用时1年,于19206月出铁,日产生铁100吨,时为全国八大铁厂之一。

扬子机器公司铁厂创建之初,矿石先来源于安徽当涂,其后改购官矿署之大冶象鼻山铁砂,以供化铁。矿署以扬子机器公司为中国纯粹实业,给予优待条件,每吨砂取价1.4元。铁矿砂由象鼻山运往黄石港下岸,扬子机器公司自制驳轮10余艘,由黄石港领运铁砂,每次500吨。该铁厂是仅次于汉阳铁厂的湖北第二制铁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国家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铁价暴跌不止,扬子机器公司所欠16万两日债无力清偿,经营陷入困境,被迫于1921年停工,出租给河南六河沟煤矿公司经营。1922年,改为六河沟铁厂,重新恢复生产,专事炼铁翻砂,停止轮船制造。因为国内军阀混战,造成交通梗阻,煤焦运输中断,高炉时开时停,工厂日渐亏本,以至要靠抵押资产借款维持。在汉阳铁厂停闭及东北被日本占领以后,六河沟铁厂曾是国内最主要的炼铁厂。

芦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出资100万元购买六河沟铁厂高炉,随汉阳铁厂一同内迁重庆,全部设施及物料共计3700吨。之后利用这些设备于1940年在重庆大渡口兴建了一座新钢铁厂(即现在的重庆钢铁公司),“改变了四川冶金工业几近空白的历史”。而该高炉也再展雄姿,巍然耸立于重庆钢铁公司。

在清末民族工业兴起的时代大潮中,宋炜臣等创办的扬子机器厂以开拓奋取的精神,精湛雄厚的实力,一跃而成为卓著声名、影响广泛的“我国最有经验最有名誉之一大工场”,谱写了中国民族机器制造史上绚丽的一页。扬子机器厂不仅促进了近代工业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武汉、湖北地区机械工业的勃兴,为武汉早期城市工业文明奠定了一块重要的基石,乃至对中国近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也发挥着不容低估的推动作用。

二、宋炜臣与湖北矿业和新闻报业等

城市经济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基础则为地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中机械工业与近代矿业的关系尤其密切。汉口开埠后,湖北尚未出现新式矿业。张之洞督鄂之后,大力发展钢铁、枪炮及纺织等工业,因急需煤铁原料,乃开设铁政局,大量采矿。又以政府财力不足,鼓励民间投资。1907年《矿务章程》获准实施以前,湖北及外省商民申请开矿者,已“纷纷不绝”。

采矿业的良好发展形势,也为目光敏锐、拥有多家实业公司的宋炜臣所关注和看好。1910年,宋炜臣“勘购兴国州富池口铜、煤矿山”,“刻招集股金,组织矿务公司”,在湖北阳新富池口开采铜煤矿。其后,宋炜臣又开办了池口铜煤矿、竹山五丰铜矿公司。“在欧战期间,他开办了一个金矿和一个硝碱之工厂(即汉口炽昌硝碱制造公司),这都是他的各种事业中比较显著的成绩。”

然而,采矿业毕竟是一个风险性较高、技术性极强的行业。作为外行的宋炜臣,投资其中,困难可想而知。终因技术落后,勘测不实,交通阻塞,运输困难,条件差而又急于求成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最后全盘皆输,连带亏损了燮昌火柴厂的巨额资金,使该厂债台高筑,濒于倒闭。

宋炜臣亦积极从事于汉口近代新闻报业,开通舆论,传达市情,颇具社会影响力。190210月,宋炜臣与蔡永基等人集资创办《汉口日报》,该报是以“汉口”命名的第一份民办报纸。日出对开一大张半,分8个版,报头横排,注有英文名称“HONKOW NEWS”,16开书页型报纸。文字与广告各占4个版,内容有上谕、论说、公文照录、紧要新闻、外省新闻、本省新闻(分武昌、汉阳、本镇)、专访等栏目。此外,还有行情栏目,分茶、烟土、棉花、杂货、油、米、赤金、钱洋8类,并附有轮船进出日期。19145月,宋炜臣参与投资创立《新闻报》,日出3大张。由于广告业务兴盛,又增至4大张、5大张,成为汉口有资本家附股经营及版面最多的一家报纸,其后改名为《汉口新闻报》。

宋炜臣除了从事自己的实业经营,还时时关注汉口工商业建设,并为之全局擎划,建言出力,表现出一位民族实业家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辛亥鼎革以后,饱经阳夏之战兵燹浩劫的武汉市面萧条,经济凋敝,曾经舟楫云集、五方辐辏的繁华景象不复可见。19121月,汉口商务总会召集会议,“筹议重建市面办法”,与会人士一致呼吁地方当局重建汉口。时任汉口商务总会议董的宋炜臣代表工商界向湖北省都督黎元洪呈文,提出建设汉口新市场的六条办法,首开修复汉口商场筹议之先声。宋炜臣的呈文强调以现代原则与开放精神为依据,学习租界在市政规划上的先进举措,以“收整齐划一之效”。“建筑江岸码头,开筑马路,成一完美商场。其对于各国租界有高屋建瓴之势。”

对于宋炜臣的呈文,湖北省政府作出积极回应,黎元洪就此事发布示谕,其文略谓:修复汉口商场一事“事体繁重,特由本都督照会汉口商务总会,公举参议刘绅歆生,宋绅渭润等,会同筹办处人员切实磋商,以期完善……。”汉口商场的重建工程终因政府的财力支绌而未能顺利落实,但宋炜臣以开放的现代眼光及强烈的社会意识推进汉口市政建设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注:本文摘自《汉口宁波帮》第一章第三节